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白绢病为西瓜的一种重要病害。主要在我国南方发生分布。保护地、露地都有发生,造成零星烂瓜或死秧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瓜生产。严重时病株率可达20%,显著影响西瓜生产。
症状
主要为害近地面的茎蔓或果实。(1)茎基部。茎蔓染病,多从茎基部或贴地面茎蔓开始发病,初呈暗褐色坏死,以后腐烂,在病部表面产生辐射状菌丝体,致病株萎蔫或枯死,后期亦转变成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。(2)果实。果实染病,病部呈灰褐至红褐色坏死,表面产生绢丝状白色菌丝层,并进一步向四周辐射扩展,后期转变成红褐至茶褐色油菜籽状菌核。随病害发展病瓜腐烂,干燥时病瓜失水干腐。
防治
(1)农业防治。施用消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为中性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集中销毁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用40%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、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%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1份,加细土100~ 200份,撒在病部根茎处。或喷洒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。
发病规律
发病适温30°C,特别是高温及时晴时雨利于菌核萌发。连作地、酸性土或砂性地发病重。
侵染循环
病原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。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,从植株茎基部或根部侵入,潜育期3~10天,出现中心病株后,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。